立即注册 登录
本命年论坛 返回首页

tuyuhutu的个人空间 http://bbs.zgtsm.com/?52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黑尾蜡嘴雀

已有 770 次阅读2013-11-12 19:58

体型较大,头部黑色范围小,飞羽中间有白斑而末端无白斑。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地理分布
     The IUCN Red List (2009.2)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4946.html
    扩展阅读: 1
    3
    2
    《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
    产卵及哺育 野生的黑尾蜡嘴雀每年3-4月份交配,繁殖期5-7月,5月初至5月中旬即开始在柞树、杨树、山丁子树或其他乔木树侧枝枝权上营巢,距地高2-7m。巢呈碗状或杯状,笼养喜营巢于笼的背阴处。由枯草叶、草茎、须根、细枝等材料构成,巢外径9-14cm,内径6-8.5cm,高8-13cm,深5-8cm。每窝产卵3-6枚,多为4-5枚。卵为椭圆形和长卵圆形,大小为16-19mm×20-27mm,常见为17mm×25mm,重3-3.8g,多为3.5g。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的呈米黄色被有淡红色斑点,有为灰色或灰白色、被有黑褐色斑点和斑纹,也有呈鸭蛋青色或深灰色被黑褐色斑纹,有光泽,并具黑褐色斑点,斑点呈蝌蚪状或棒状,钝端斑较密,尖端无斑点。卵重4.5-5克.孵化期11-13天.以雌鸟育雏为主,出壳后的幼鸟平均每天接受亲鸟85次喂食,其中雌鸟高达53次,育雏期约17天左右 朵以。  最早产卵时间在吉林省为5月中旬,大量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1天产1枚卵,卵产齐后才开始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我们观察的一窝于6月16日孵出,6月26日出飞,留巢期11天。种群保护 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黑尾蜡嘴雀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驯养作笼养观赏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2]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黑尾蜡嘴雀(图1)
    繁殖 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雄鸟即开始求偶鸣叫和配对,雄鸟常站在树枝上高声鸣唱,鸣声清脆悦耳。 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也成群,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树栖性,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或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飞行迅速、两翅鼓动有力,在林内常一闪即逝。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平时较少鸣叫,叫声是一种单调的‘tek、tek&quo;声,繁殖期间鸣叫频繁。鸣声高亢,悠扬而婉转,很远即能听到。
    黑尾蜡嘴雀,性情外向的观赏鸟,拉 丁 名(Eophona migratoria )英 文 名(Black-tailed Hawfinch )体重♂41-59.5g,4♀0-58.58;体长♂176-205mm,♀174-199mm;嘴峰♂18-21mm,♀17-21mm;翅♂95-109mm,♀93-110mm;尾♂70-85mm,♀65.5-80mm;跗?♂20-24mm,♀20-26mm(指名亚种)。形态描述
    http://www.iucnredlist.org/apps/redlist/details/149598/0
    2
    中文学名: 黑尾蜡嘴雀 拉丁学名: Yellow-billed Grosbeak 别称: 蜡嘴、小桑嘴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雀科 属: 蜡嘴雀属 拉丁学名: Eophona migratoria 命名人: Hartert 命名时间: 1903年
    黑尾蜡嘴雀分布图
    国际分布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远东南部、朝鲜、日本,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 ⒍?橙旱骸⑽魃橙旱骸⒅猩橙旱骸⒛仙橙旱阂约胺坡杀觥⑽睦场⒙砝次餮恰⑿录悠隆⒂《饶嵛餮堑乃彰糯鹄啊⒆ν鄣阂约鞍筒佳切录改谘堑鹊亍9?诜植?中国为东北至华北地区夏候鸟,在西南、华南沿海及台湾岛越冬。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东北部和东南部、河南、山东,往南至陕西、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和台湾等? J?拷隙唷?1]生活习性
    黑尾蜡嘴雀(图2)
    黑尾蜡嘴雀(图5)
    目录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1022
    黑尾蜡嘴雀(图3)
     中国数字科技馆
    黑尾蜡嘴雀
    《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
     生态掠影网站
    基本资料形态描述雄雌外部特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国际分布国内分布生活习性食性迁徙生境物种繁殖繁殖产卵及哺育种群保护 基本资料
    黑尾蜡嘴雀(图4)
    黑尾蜡嘴雀(图6)
     黑尾蜡嘴雀(学名:Eophona migratoria)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cm。嘴粗大、黄色。雄鸟头辉黑色,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灰褐色,背灰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近银灰色,尾羽灰褐色、其余下体淡灰褐色,腹和两胁沾橙黄色,其余同雄鸟。黑尾蜡嘴雀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无论雄雌的形象都憨态可鞠非常惹人喜爱。
    食性 主要以种子、果实、草子、嫩叶、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所吃食物有甲虫、膜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小螺狮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有蔷薇种子、高粱、槐树种子、豆类、红花子和嫩芽。迁徙 夏候鸟或留鸟。每年4月初从中国南方迁来东北繁殖,10月中下旬开始迁回。生境 栖息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河谷、果园、城市公园以及农田地边和庭院中的树上。物种繁殖
    开放分类: 科学,动物学,鸟纲,雀形目,雀科 “黑尾蜡嘴雀”相关词条:
    雄雌外部特征 雄鸟嘴基、眼先、额、头顶、头侧、颏和喉等整个头部辉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后颈、背、肩灰褐色,有的背微沾棕色,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尾黑色,外?具蓝黑色金属光泽。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色具蓝紫色金属光泽,初级覆羽和飞羽具白色端斑,尤以初级飞羽白色端斑较宽阔。下喉、颈侧、胸、腹和两胁灰褐沾棕黄色,有时两胁沾储棕或橙棕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黑色,羽缘白色。雌鸟整个头和上体灰褐色,背、肩微沾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近银灰色,中央两对尾羽灰褐色,其余尾羽黑褐色,羽缘沾灰。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羽端稍暗,初级覆羽黑色、羽端白色,飞羽黑褐色,外?辉黑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端斑,内侧次级飞羽灰黄褐色,内?羽缘和端斑黑褐色。下体淡灰褐色,两胁和腹沾橙黄色,尾下覆羽污灰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羽色较浅淡,下体近污白色无橙黄色沾染。虹膜淡红褐色,嘴橙黄色,嘴基、嘴尖和会合线蓝黑色。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本命年论坛 ( 皖ICP备09011201号 )  

GMT+8, 2024-4-26 22:26 , Processed in 0.0124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